Category Archives: 诺贝尔奖

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

《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
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周一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由中國籍女科學家屠呦呦、愛爾蘭籍科學家坎貝爾與日籍科學家大村智獲得,以表揚他們在對抗寄生蟲疾病的成就。

 屠呦呦(84歲)是首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她是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發現者,也是有史以來獲得醫學獎的第12位女性。

 屠呦呦獲得一半獎金,以表揚她發現治療瘧疾新方法;另一半由愛爾蘭裔科學家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分享,以表揚兩人發現蛔蟲病新療法。

 屠呦呦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她從中醫古籍里得到啟發,通過對提取方法的改進,首先發現中藥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瘧原蟲的成分,她的發現在抗瘧疾新藥青蒿素的開發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坎貝爾(85歲)與大村智(80歲)共同發現了新型抗生素類阿維菌素,能夠顯著的減少盤尾絲蟲病和淋巴絲蟲病的病例發生,也能對抗其他的寄生蟲病。

改變治療方法

 諾貝爾評審委員會說明,獲獎者的這兩項發現讓人類更有能力應對每年有數百萬人感染的疾病,他們在促進人類健康和減輕痛苦上所做出的貢獻是無價的。委員之一

 福斯伯格指,他們完全改變了醫學上針對這些疾病的治療方法。

 福斯伯格說,屠呦呦的發現“讓瘧疾病患的死亡人數在過去10年有顯著下降”,而坎貝爾與大村智的發現大量減少了盤尾絲蟲病和淋巴絲蟲病的病患,讓他們免受殘疾以及皮膚損害的痛苦和屈辱。

 今年諾貝爾各獎項的獎金為800萬瑞典克朗(約422萬令吉)。瑞典《每日新聞報》早前報導,今年的諾貝爾評審可能希望平衡得獎者的性別差距,過往的獲獎者多為男性,而今年的科學領域評審委員會由女性為首,預測名單也出現更多女性名字。

女科學家屠呦呦
中藥是偉大寶庫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多年來從事中藥和西藥結合研究,4年前曾獲得有諾貝爾風向球之稱的拉斯克獎。

 高齡84歲的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父親以《詩經》中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萍”為其命名。屠呦呦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父親以《詩經》取名

 屠呦呦及她的工作團隊在尋找能有效對抗瘧疾的物質的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醫學,分析眾多藥用植物,最后在中國晉代成書的《肘后備急方》中發現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抗瘧記錄,並從黃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因此研發出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新型抗瘧疾藥物。

 屠呦呦2011年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此獎項被視為諾貝爾的風向球。

 但她得獎后不斷婉拒媒體採訪,稱發現青蒿素是團隊的成就,她當時還說:“中醫藥絕對是偉大寶庫,其中有待挖掘的還很多。可以用現代科技手段進一步認識中醫藥,加強創新,多出原創成果。”

曾被稱為三無科學家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探究。據瞭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在北大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屠呦呦畢業后曾培訓中醫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前后分別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提取青蒿素 曾失敗逾190次

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據悉,在成功提取青蒿素前,屠呦呦曾經歷了190多次的失敗。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1960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1967年的中國正處于“文革”時期,毛澤東和周恩來下令聯合研發抗瘧新藥。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開“全國瘧疾防治研究協作會議”,“5.23”就成了當時研究防治瘧疾新藥項目的代號。

 遍布中國60多個單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員開始研發抗瘧新藥。中藥部分的不同研究小組開始嘗試多種中藥,包括常山、烏頭、青蒿等成千上萬種中藥,均未能有令人滿意的效果。

 1969年,39歲的屠呦呦加入“5‧23”。她從整理歷代醫籍開始,四處走訪老中醫,編輯了以640方中藥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經過200多種中藥的380多個提取物篩選,最后將焦點鎖定在青蒿上。

 歷史記載認為青蒿確實可以治療瘧疾,並且收效顯著。1971年10月4日,經歷了190多次的失敗之后,在實驗室裏,屠呦呦終于從中藥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葉子的中性提取部分,獲得對鼠瘧、猴瘧瘧原蟲100%的抑制率。

留下评论

Filed under 诺贝尔奖

预测诺贝尔奖得主

汤森路透预测诺贝尔奖得主

象征至高荣誉的诺贝尔奖明天起陆续揭晓,根据汤森路透发布的得主预测名单“2015年度引文桂冠奖(Citation Laureates)”,华裔科学家王中林在物理学奖呼声颇高。
据中央社报道,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智慧财产暨科学事业群(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cience Business)自2002年起,每年按照提供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及人文研究成果的顶尖全球文献索引资料库系统“Web of Science”, 统计化学、物理学、生理学或医学与经济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以做为当年度或未来的预测名单。
截至去年为止,汤森路透已精准预测到37位诺贝尔奖得主。
1901年起,只有17位女性在科学项目获颁诺奖。然而,汤森路透的分析显示,女性在顶尖科学研究的主导性大幅增加后,性别差距正逐渐缩小。今年的引文桂冠奖中,有4位女性榜上有名,而在2002至2014年间,仅有6位女性入榜。
以下是汤森路透预测的可能得主名单,但不包括文学奖与和平奖:
●医学奖
1. 高登(Jeffrey I. Gordon),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教授。
理由:揭示了人类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生理机能及营养之间的关系。
2. 森和俊(Kazutoshi Mori),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华特尔(Peter Walter),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
理由:独立找出可检测和校正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质的机制。
3. 鲁登斯基(Alexander Y. Rudensky),美国康乃尔大学等校教授及霍华休斯医学中心研究员;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席瓦赫(Ethan M. Shevac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院主管。
理由:发现T-细胞及其转录因子Foxp3的本质与功能。
●物理学奖
1. 库尔肯(Paul B. Corkum),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学者;克劳兹(Ferenc Krausz),德国慕尼黑路德维格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学者。
理由:对阿秒物理学(attosecond physics)的发展有贡献。
2. 黛博拉•金(Deborah S. Jin),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教授。
理由:在超低温下进行开创性的原子气体研究,并首先创造费米子凝聚态。
3. 王中林,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
理由:成功研发压电光电奈米发电。
●化学奖
1. 柏托齐(Carolyn R. Bertozzi),美国史丹佛大学教授。
理由:在生物正交化学具有基础性贡献。
2. 夏庞帝尔(Emmanuelle Charpentier),瑞典分子传染医学实验室副教授;杜德纳(Jennifer A. Doudna),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教授。
理由:开发运用于基因编辑的CRISPR/CAS-9方法。
3. 古德诺(John B. Goodenough),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惠廷安(M. Stanley Whittingham),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理由:开拓性的研究为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奠定了科学基础。
●经济学奖
1. 布朗德尔爵士(Sir Richard Blundell),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理由:劳动市场与消费者行为的微观经济研究。
2. 李斯特(John A. List),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理由:精进经济学的实地实验。
3. 曼斯基(Charles F. Manski),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理由:对局部识别法的论述与社会互动的经济分析。

留下评论

Filed under 诺贝尔奖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巴特里克·蒙迪亚诺)获2014诺贝尔文学奖

69岁的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 亚诺摘下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他自小喜爱文学,作品描写小人物在大时代中身不由己的悲哀。瑞典学院颁奖词称,莫迪亚诺的作品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今年爆了个大冷门,69岁的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又译巴特里克·蒙迪亚诺 ,Patrick Modiano,1945- ) 以黑马姿态摘下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莫迪亚诺虽然在法国享有盛名,并跟2008年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莱齐奥齐名,被肯定为法国重量级作家,也都属于“新寓言派作家”,但在国际文学舞台上并不广为人知,他这一回的获奖可说让他在国际文坛大放光芒。

这一代的普鲁斯特

莫迪亚诺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犹太商人,母亲为比利时籍演员,父母亲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不在家,小时候他还有个弟弟鲁迪(Rudy)与他相伴,但弟弟10岁时因病去世。

莫迪亚诺自小就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开始小说创作。 1965年莫迪亚诺中学毕业,由于受到学校老师,也是著名作家雷蒙·克诺(Raymond Queneau)的影响,他开始走上文学之路,他后来虽然进入巴黎索邦大学读书,但一年之后,为了能够专心文学创作,他离开了大学生活。

三年后,莫迪亚诺于196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并一举成名,这部小说还使他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小说通过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带着寻根的心情四处寻根,最后以噩梦收场,反映德国占领时期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

由于出身犹太裔的关系,莫迪亚诺从小就从父辈那里了解到二战中纳粹给犹太人带来的苦难,他大部分小说的主人公在某种意义上也都是犹太人的缩影。

瑞典学院颁奖词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瑞典学院并称誉莫迪亚诺为这一代的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

莫迪亚诺生性低调,很少在媒体上公开露面。他获奖后在巴黎接受媒体访问时却谦逊的说,他极想知道为何选择他……他给人的印象是,45年來一直写着同一本书……

身份之迷失与寻找

莫迪亚诺的作品描写小人物在大时代中身不由己的悲哀,小说主题常围绕着记忆、遗忘、认同与内疚感上。

莫迪亚诺重要作品之一的《暗店街》(1978年)就是一个关于自我追寻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受到极度刺激后丧失了记忆,他后来给私人侦探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展开寻访之旅,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小说一开篇就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暗店街》是他备受肯定的作品,使他获得了1978年龚古尔文学奖。

莫迪亚诺发表于2010年的作品《地平线》,同样是个关于回忆与找寻的故事。主人翁年已古稀开始回忆过往的生活,他习惯在笔记本上记下偶然想起的一些记忆碎片、一个人名、一个电话号码。偶然间,他想到了在40年前曾经交往过的一个女孩,那段时间,两人经常出双入对,因为两人有共同的经历,都被人跟踪。后来那女孩不知所终,40年之后,他决定重新找寻她……

《环城大道》则是有关儿子寻父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在17岁时看到父亲的一张发黄的旧照片,据此怀着深情,不畏艰难去寻找自己的父亲,但搞不清父亲是黑市走私集团的成员,还是被纳粹追捕的犹太人……

群岛上的写作

2013年5月,莫迪亚诺的十部小说被合并组成一部合集,厚达1000多页,收录入伽利马出版社负有盛名的“Quarto”系列丛书,作家西尔维·热尔曼写了书评,并将莫迪亚诺的作品称为一种“群岛上的写作”。西尔维·热尔曼认为,莫迪亚诺的作品既琐碎、迂回,又协调一致、紧密相关,每部小说构成一个碎片,在黑暗的深渊之下彼此相连,联接成网。

莫迪亚诺虽然在华文世界说不上很红,但中国大陆与台湾都分别翻译了不少华文译本。最早的一本是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暗店街》,1994年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八月的星期天》,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夜半撞车》,2008年上海三联书店则出版了《暗店街 夜巡 》及《星形广场 环城大道》,前者包括了《暗店街》和《夜巡》两部小说,《星形广场 环城大道》则包含《星形广场》和《环城大道》。

2007年出版的《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创作的第25部作品,也是一本畅销之书,小说出版两周销量即突破十万册,并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2007年度最佳图书”,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0年也将《青春咖啡馆》翻译出版。最新一本是201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地平线》。

《青春咖啡馆》讲述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有一家咖啡馆吸引着一群年轻人,他们“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从不考虑未来,享受着文学和艺术的庇护。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22岁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光彩夺目,就像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她是从哪里来的?她有着怎样的故事?她的迷人光芒之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她是不是在逃避什么?故事围绕着这名年轻女子的失踪展开。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他们都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

台湾允晨文化出版社也出版过繁体版《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馆》,另外还有皇冠出版社发行的《三个陌生女子》,分为三篇独立小说,三段故事的主角都是不知名的女子。此外,时报出版从1995年起先后出版了《戴眼镜的女孩》和《暗店街》。

为电影《拉孔布·吕西安》写剧本

值得一提的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除了写作之外,对电影编剧也感兴趣。他曾于1973年与法国名导路易·马卢(Louis Malle)合写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Lacombe Lucien)。

《拉孔布·吕西安》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电影以法国南部为背景,描述一个法国少年在二次大战期间参加反抗军被拒之后加入了德军,后来又为了保护爱人而杀死同僚,带着爱人逃亡乡下,最后被反抗军捉住,判处了死刑。

《拉孔布·吕西安》题材具一定敏感性,电影在公映后一度备受争议,电影导演路易·马卢甚至遭受“为通敌者辩护”的批评。

莫迪亚诺简介及小档案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于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战后在金融界工作,母亲为比利时籍演员。

莫迪亚诺法国亨利四世公立中学毕业、巴黎索邦大学辍学后,未再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他于1970年结婚,并育有两女。

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该小说于当年获罗歇·尼米埃奖。1969年,他的作品《夜巡》获钻石笔尖奖,《环城大道》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4年他与名导演路易·马尔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并搬上银幕。1978年他的作品《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他获得了法兰西学会颁发的表彰其终身成就的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

·2012年获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

·2014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

留下评论

Filed under 诺贝尔奖